《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 PDF电子书
简介
《艺术的故事》(2008版,范景中/杨成凯 译,广西美术出版社):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作者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1909-2001),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大学瓦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秩序感》《象征的图像》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者能轻松学习。
637页正文+413张配图,非常详实的内容。艺术的发展,总和同时代的信仰、政治、阶级地位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艺术的传承与突破又离不开那些始终充满热情与斗志的艺术家。看一路演变,奇妙又激动人心。(豆瓣书评)
文章目录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至4世纪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11世纪
9 战斗的基督教 12世纪
10 胜利的基督教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潮流的再次转变/改变着的历史
文章试读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我们对艺术的起源跟对语言的产生一样不甚了了。如果我们所说的艺术是指建庙筑屋、绘画雕塑或编织图案这类工作,全世界就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艺术。但是,如果我们所说的艺术是指一些精美的奢侈品,摆在博物馆和博览会上供人欣赏的展品或专供高级客厅陈设的华贵装饰,那就必须理解艺术的这种涵义是近世的发展,以往众多伟大的建筑家、画家或雕塑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考虑一下建筑的情况,就最能体会到对于艺术的理解今昔确有这一差别。我们都知道世间有漂亮的建筑物,其中有一些还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但是世界上很难找到一座建筑物没有特定的建造目的。把那些建筑物用作礼拜和娱乐的场所或用作居室的人,首先是以实用的标准对它们加以评价。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那座建筑物的设计或结构比例,也可能赞赏优秀的建筑家为把建筑物建造得既实用又“合适”而花费心血。过去对绘画和雕塑往往也是这种态度。它们不是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不知道盖房是为了满足什么要求,人们就难以对房屋作出恰当的鉴定。同样,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艺术必须为之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奇特。我们离开城镇到乡村去,最好离开我们文明化的国家到生活方式跟我们远祖相近的民族中去,就能看到那里的艺术目的跟过去一样明确,一样奇特。我们称那些人为“原始人”倒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单纯——其实他们的思考过程往往比我们复杂——而是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类起源的状况。在那些原始人中,就实用而言,建筑和制像(image-making)之间没有区别。他们建造茅屋是为了遮身避雨、挡风防晒,为了躲避操纵这些现象的神灵;制像则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他们把那些超自然力量看得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地实有其物。换句话说,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施巫术。
除非我们能设法体会原始民族的心理,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经历使他们不把画当作美好的东西去观赏,却当作富有威力的东西去使用,否则我们就不能指望会理解艺术的奇特的起源。我认为那种心理实际上不难体会。只要我们不想欺骗自己,愿意看看我们身上是不是也还保持着某些“原始”的东西,就足以解决问题。暂且不讲冰河时代,就从我们自身开始。假设我们从今天的报纸上得到一张自己心爱的夺标者的照片,我们愿意拿一根针戳去他的眼睛吗?我们能像在报纸上别的地方戳个窟窿一样无动于衷吗?我看不会的。无论我那清醒的头脑是怎样明了我对相片的所作所为无伤于我的朋友或英雄人物,我还是对损坏相片隐然感到心有抵触。不知在哪里仍然存有一种荒唐的心理,觉得对相片的所作所为就是对本人的所作所为。于是,如果我没有讲错,这种古怪、荒唐的思想直到原子能时代的今天,甚至在我们中间实际也还没有消除,难怪在所谓原始民族中间几乎普遍存在这种思想了。世界各地的巫师、巫婆已曾尝试用这种方式行施巫术——他们制成仇人的人像,把那个倒霉偶像当胸刺穿或者烧掉,指望仇人会因此遭殃。英国在盖伊·福克斯节(Guy Fawkes Day)烧盖伊像也是这种迷信的残余。原始人对什么是实物、什么是图画往往更不清楚。有一次,一位欧洲艺术家在非洲的一个乡村画了一些牛的素描,当地居民很难过地说:“如果你把它们随身带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呢?”
这些古怪思想很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存的最古老的画。那些画的古老程度足以跟人类技艺的任何一种遗迹相比。可是,19世纪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穴壁和岩石上最初发现它们时(图20),考古学家起初不相信这样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画竟会出自冰河时代的人之手。当地进而发现了简陋的石头工具和骨头工具,人们逐渐肯定洞中的野牛、长毛象和驯鹿图画确是远古人刻画或绘制出来的;他们捕捉的就是那些动物,所以对它们如此熟悉。我们走进这些岩洞,穿过又低又窄的通道,一直深深地进入幽暗的山腹之中,向导的手电筒突然一闪,照亮了画出的一头公牛,这确实是一种奇异的体验。显然,要是仅仅为了装饰这么一个不便出入的地方,谁也不会一直爬进那可怕的地下深处。而且,那些画除了拉斯科洞窟(the cave of Lascaux)中的一些以外(图19、图21),很少有清清楚楚地分布在洞顶和洞壁上的。相反,它们有时是一个紧接着一个地绘制或刻画,没有什么明显的顺序。对于这些现象,最近情理的解释仍然是:这就是对图画威力的普遍信仰所留下的最悠久的古迹;换句话说,原始狩猎者认为,只要他们画个猎物图——大概再用他们的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